二现代业发对我日本国农展的农业启示
1.3管理精细,日本农产品品质好
1.3.1管理精细
无论种植何种作物,现代都体现了出日本农民绣花般的农业农业细心与精致,比如,对国的启在大棚内种植的发展番茄、草莓等,日本其培育管理比花圃还要精细,现代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;在果园,农业农业每根果树的对国的启枝条都被捆绑在钢丝网上,引导其平行向四周延伸,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和空间。日本对使用肥料、现代剪枝、农业农业病虫害防治都非常讲究,对国的启特别是发展对农药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,日本果园基本都是覆盖网,以阻止虫害侵袭。
1.3.2品质好
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追求质量,重在“质”的提升。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使得日本在种植技术与新品种研发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,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不再一味追求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产量,通过对土壤进行细致的分析,使用堆肥,减少肥料的使用,进行严格的农药残留分析与控制,控制从田头到餐桌这个产业链的所有步骤,保证食品安全和农产品的品质。日本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,农产品的外观、长短、粗细、糖分、酸度等都达到标准数值后才能作为品牌产品进入市场。以稻米为例,一般产量只有4500~6000kg/hm2,但大米无论在外观、数值指标,还是在口感都属上乘,成为了农产品中的奢侈品,从而有效地打开了国际市场,在海外市场成为了高端农产品的代名词。
1.4农产品包装精美,注重品牌营销
1.4.1包装精美
为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外型及质量的高标准要求,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,色泽亮丽、规格统一、令人赏心悦目,而且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、产地、生产者姓名,每件农产品都是可追溯的。
1.4.2重品牌营销
日本农业企业都高度重视品牌,哪怕面积只有1hm2的桃园,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品牌体系。日本善于把“品质+品牌+营销”的效应叠加,日本农户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,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。
1.4.3专注单品
不管是日本的休闲观光型农场还是种植基地型农场,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产品去做深度挖掘,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产品。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,在某一专业领域倾入大量的精力,比如,种草莓的只种草莓,种鲜花的只种鲜花,而且这种专注的精神在不断传承。
1.5农业与农旅高度结合,实现“三产”融合
1.5.1农业与农旅高度结合
日本作为精致农业的代表,其农业与旅游的融合不言而喻,日本农业也被称为“观光农业”“旅游农业”。其基于核心优势设计服务体验,高度融合用户场景和消费心理,从而产生高复购率。像日本山梨县是重要的水果生产区,号称果树王国,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胜地;Mokumoku农场,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,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,依靠优质农产品+工坊式生产+观光旅游体验+智慧型运营模式,并且旅游产品与农业各个环节无缝融合,形成强大的农旅产业链,打造成了一个年产值54亿日元的火爆农场;日本稻田画也非常值得学习,稻田画根据需要可涉及各种题材,为自己宣传,稻田艺术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的同时还激活了种植业。
1.5.2“三产”融合
日本多产业链的农业发展模式,很好地解决了农业变现慢的问题。农场不仅种植农作物(第一产业),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(第二产业)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(第三产业),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。
1.6注重生态环保,树立循环农业理念
日本高度重视对资源的保护,对农业资源怀有敬畏之心。土地资源是农业的根本,土地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农产品的品质,在耕地保护上,不仅体现在量的维持上,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保护上,一直践行着绿色循环农业模式,建立和维护各个生态链上的关系与平衡。减少化肥的使用,增施使用农作物秸秆和奶牛粪便发酵而生产的有机肥,或专用复合肥,使日本土壤团粒结构良好,土壤疏松,有机质含量高,实现了可持续发展,还有就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,部分农户或企业还专门从事有机蔬菜或有机水稻的种植。
声明:参考《农业经济》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
相关链接:品质,酸度,草莓,发酵
- ·2024年“星耀滁州·会客虹桥”人才活动将走进上海_
- ·聚焦畜牧养殖链接点,集成推进循环农业观(一)
- ·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醒:建筑涂料要多彩,更要安全
- ·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督查组对食品安全“守查保”行动进行督查
- ·广西获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奖补1亿元
- ·广西北海:走出“政银合作”新路子 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
- ·浙江温岭:规范节日市场秩序
- ·夏枯草水提物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(一)
- ·存款超100万元将被永久冻结?假的
- ·天津“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”上线运行
- ·北京平谷助力预制菜企业开拓市场
- ·未遵守GSP规定且逾期不改正 民君医药被罚
- ·新春走基层|标准让果农生活更甜蜜
- ·广西防城港:地理标志品牌赋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
- ·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(一)
- ·北京怀柔:对机动车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抽查